王阳明心学精要15讲:从《传习录》中掌握实用的处世智慧,修身养性,开启幸福人生!
发布时间:2021-09-11 18:38:07 浏览次数:1639 评论次数:4 来源:爱课啦
心学创始人王明阳说:学知行合一,让思想与行动统一,用实践去检验认知,生活会获得巨大的改变。简单地说,就是做决定前,直面自己的内心,学会给自己“找茬,才能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。因为“知行合一”作为王阳明心学的总纲,知自面世以来,历经500年的时光,成就了无数国内外的伟人大咖。曾国藩把知行合一作为人生的第一准则,终成为中国史上的半个“不朽圣人”
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更是毫不避讳的在自己的员工面前说:我两次两次创业都将公司带到世界五百强的秘诀,就是知行合一。
可以说纵观古今内外,无论是修身齐家,还是治国平天下,知行合一都是一套永不过时的宝贵思想和方法。
对于新世纪的我们来说,学会知行合一是一种尤其重要的事情。因为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,煽动性的观点都越来越多,每天都可能被大量的噪音影响自己的判断和行为做事。而一旦掌握了知行合一,就能帮助我们在面对嘈杂的世界时保持清醒,直面本心,时刻做出最正确的事情!而是对王阳明心学有深刻研究、著有《王阳明心学》等经典、受聘于北大、清华等知名高校的国学大师——黄向军。他是名校弟子: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研究生,师从当代哲学大师汤一介先生。
他是资深学者:先后进行儒释道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其他领域文化研究近20年,现任洙泗书院国学院副院长。
他是收视爆款:他主讲的《有书国学共读国学》台风妙趣横生,被一众网友亲切地称他“说书大咖”。
说起跟心学的结缘,黄向军自己都觉得是冥冥中的注定。出生在文化之都邹城的黄向军,从小就热爱国学,大学时期的黄向军,已经成为一个饱读诗书,内有书卷气息的“文人”。
刚毕业的时候,他听从了父母的安排,回到家乡做了一名自己并不喜欢的计算机老师。可日日夜夜做着完全不感兴趣的事情,黄向军只感觉在苦闷中消磨生命......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,黄向军在路边看到一个卖书的摊子,便蹲下来随手翻到了一本泛黄的《传习录》。人的外在行为本就是受到意识影响的,一个人的行动和认知不应该出现巨大而偏差。
我不开心,我不快乐,是因为我的认知,我的思想从来没有与我的行动统一。我一直在做违背我内心的事情,怎么能快乐呢?
回到家后,他花费大量时间翻阅和《传习录》相关的书籍,才知道这本书是王阳明心学的代表作,是由王阳明这位儒家心学大家亲自编撰、审阅,集合他一生思想的集大成者。认清自己内心的黄向军暗暗下定决心,继续读书,继续研究国学。他坚定的执行着“知行合一”思想,每每遇到问题和困惑,他便按照心学思想里的方法审视自己的内心,同时把所有的精力拿去践行自己内心的想法。吾辈用功,只求日减,不求日增。减得一分人欲,便是复得一分天理,何等轻快洒脱,何等简易!——《传习录》
内心装的东西太多通常会给自己的心戴上枷锁,心中装了太多得失、欲望,便会处处受其牵制,想要摆脱这些,就要学会做减法,回归原本单纯的心。
摒弃一切杂念,回归本心后,才一年时间,黄向军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宗教专业的研究生。专门研究儒道释三家,30年如一日,在求学路上踽踽独行。甚至为了研究清楚心学,他翻遍国内外各大教授、专家、学者的著作,不断解析,做的笔记堆满了整个书房。如人走路一般,走得一段,方认得一段;走到歧路处,有疑便问,问了又走,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。——《传习录》
黄向军说:人如果不遵从于自己的内心,哪怕日子过得很顺利,也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。这是因为在这段人生中,你的身体做的事与脑袋的想法从来不一致,导致少了太多缘于亲身经历的深切体悟。所以人要直面内心,要勇于知行合一,在实践中体悟一份真正属于自己、适合自己的人生智慧。
在这30年里,黄向军碰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,经常有人问他,“黄老师,到底该如何知行合一?”黄向军是这样说的,“知行合一其实跟我们说的实践很像,把想法付诸实践,只有这样,你才知道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。就像王阳明,在他那个时代,想要成大儒,就要学会各物,于是他花了7天7夜去格了竹子,希望能领悟竹子之道。结果他并没有领悟什么竹子之道,反而大病了一场。经过这件事之后,王阳明开始对‘程朱理学’产生怀疑。后来他不断地通过各种实践去验证他的想法,最后才有了阳明心学的诞生。而这个从认知思想到行动实践的过程,就是知行合一。”还有人问“知行合一有用么?可以让我的生活不这么痛苦么?”
黄向军说“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。若只好静,遇事便乱,终无长进。”
人生一切困苦,都是磨砺。唯有靠世间的种种磨难,才能洗去内心的纷乱。这样才能够做到厚德载物,才不会入歧途,从而成就自己与世间的事业。人到中年,大半辈子和心学打交道,“知行合一”早已融入了他的骨血、他的生活。他在北大清华,在上市公司,在胡同茶馆、街头巷尾分享他的经历,分享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。
他的听众,也从教授学子、名企高管,到街边摊贩、小区居民、耄耋老人、孩童,不一而足。很多人都说,听黄向军讲心学会很舒服,因为他从不说教,只实实在在告诉你,人生该往哪里走,该怎么走。既忠于国学经典,又落实到实际生活,真的是只用耳朵听,就能“明见自我”。
30岁前,我们可以靠天赋领先一筹,但是30岁之后,人生就需要一些“觉醒”了。所以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,放下手中纷杂的事,给自己更多的时间与自己对话。
而听王阳明的《传习录》的过程就是自我对话、明见自我的过程。家庭里的处世关系、职场上的晋升压力、自我成长中的种种困惑……如果很多时候你找不到方向,我真的建议你听听黄向军老师讲的《王阳明心学智慧—传习录15讲》。30年专业研究+50年深厚人生阅历的国学怪才,用“故事案例+人生智慧”的方式,让你只用耳朵听,就能“明见自我”。活着的最好状态是什么?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词,是从容。事再大也举重若轻,事再多也有条不紊。用做事去修行,用心境安生活。这就是王阳明和黄向军所说的,明见自我则心不动,执行合一方从容。
发表评论
访客
回复当然
访客
回复一统江湖
访客
回复一体化
访客
回复一体化